发条橙百度云下载

用类似实验叙事的手法把人性推向两个极端,一个极端是人的自然权利滥用所带来的恶,另一个极端是极权社会扼杀人性所带来的“善”,前者涉及到自由主义社会性如何可能的问题,后者是技术社会如何操纵“人”向“非人”的转化,完美的善扼杀人性带来的恶心与恐惧并不比纯粹的恶少,当人变成通往假想乌托邦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时,人就失去了主体性,康德说过:“人是目的”,当我们过于鼓吹个人的自由价值而否认它的社会性时,目的让人发指;但当我们否认“人是目的”时,真正的目的就变成了以社会幸福为假象的某个团体或政权之利益,也很让人发指。

才发现《发条橙》和《2001太空漫游》都是同一个导演!真的是奇才了,还记得当初看发条橙的时候,整部电影的色调都独自无二,有种阴郁的美感,包括整部片的服装设计,都太美了(虽然是负面的)。男主冷血至极毫无道德约束,整部片子讨论的话题太深了。对于彻底的恶,人们深恶痛疾,可是彻底消除了恶,人还是个正常的,完整的人吗?就像男主后半部分突然忏悔,我们总觉得看不习惯,他就像丧失了自我一样。(男主对着舞台上赤身果体的女性下跪忏悔,拒绝了他平生最受不了诱惑的场景真的太震撼了,也是他终于开始有约束性的标志)

嗨呀,给劲,给我看爽了,买票的时候哈欠连天,开始之后就精神的要命了。怪异刻奇的视觉风格,够邪典够冲击,虽然不是猜火车那样的嗑药片,但那一幕幕色彩装饰魔幻得几近幻觉。性,暴力,侵略欲望是人性的组成部分,「个性」便是由此塑造。叛逆青年四处作恶,被强权收编入籍,从此改过自新,同时丧失自我。这种无处遁形,是个体在集体训化中的无力。古典音乐的运用超棒,他想吐的时候,我也想吐,以及镜头特别简洁有力,放着别人拍就是不行,这就是天才的天赋吧。@paris le gand rex

看前半部分的时候觉得有点恶心,身体本能抗拒那些伤害人体的画面。其实我本人很喜欢血腥暴力电影,但是这部电影里暴力行为对我来说恶心的点在于,不是架空的情节设定,没有很多故事线来渲染恶是如何滋生、推进的,简简单单拳拳到肉,Alex甚至可以说是纯洁的邪恶,即使电影的配色配乐看起来非常后现代,但是里面的恶行绝对是在做现实主义刻画。而且后半部分告诉我们,试图纠正这种恶是反人性的,最不可控的一直都是头颅内那几立方厘米。

贝多芬年再看发条橙,重温"I was cured all right"这份creepy. 多少年过去了,社会依然既谴责暴力,同时又谴责治理暴力的任何手段。以暴制暴,不惜成本的监禁,或是怀柔掩盖?面对人性之恶,没有完美的答案。Kubrick借片中神父之口表达了一种接近存在主义的思想:彻底的善就是伪善,即使对恶棍也要给他道德选择的自由。粉饰善恶,拧发条式的控制矫正,都是荒唐的。致敬认真思考的电影。

发条橙1.alex设定是个烂人的原因是导演要说即使是最烂的人,也不应该被剥夺作为人的思考权利。如果是个好人,那问题就显得不够锋利2.结局绝不是Alex变回去了,他还是一个上好发条的橙子,当社会的正确是他善良时,他就被施与善良,当社会的正确是他恶时,他就被施与恶。结局的恶和开头的恶并不相同额外的事情父母也是上好发条的橙子,他们的调教者是报纸,即使对着他们的孩子,他们做出判断的也只是报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