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尔克
每个大佬都有一个万人空巷的告别仪式……美式民主对它的民众来说这么宝贵,大概因为民众觉得这块破布真是靠人民群众修修补补才能凑合过的,就像《大秦帝国》里面专制主义革命先烈商鞅同志说的,“小政在朝不在民,大政在民不在朝”【。群体及其对应代表的合理分配是代议制存在的基础,也是它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。(众所周知,左派无限可分原理x
和《波西米亚狂想曲》一样叙事节奏比较割裂,但瑕不掩瑜。Live Aid 的时候我哭了出来,在六号提案没有通过时,我也和所有为自由的胜利而喜极而泣的人们一起哭了出来…和《波西米亚狂想曲》一样,我会给毫不犹豫的五星。We need people like Harvey Milk!多希望我能活着见证这样类似的一刻在中国发生…
相当出色的传记电影,以米尔克的自述展开故事,讲述十年间他为平权运动作出的努力,将真实影像与拍摄的影像相结合,力图展现一个完整的米尔克形象,格斯·范·桑特将米尔克的特质完美的展现,以极具力量的影像描绘米尔克的传奇,煽动性展露无遗,影片中有些设计也相当巧妙,西恩·潘极具爆发力的演技,以及情感的宣泄让电影愈加完美。
有点流水账,故事缺乏高潮,可能是时间跨度较长,运动其实也没有让我很觉得激动人心,不过毕竟是传记电影。唯一的感慨是,在美帝起码还是有参政改变的空间,有自我实现的可能,转头看自己,这里的铁板一块实在令人泄气。虽然somehow进入秩序的政治家米尔克并没有很打动我。(最后:原来SF的卡斯特罗街是这么来的~
“我的父母老师都是异性恋 我也身处异性恋的环境 而我为什么会是同性恋呢?” 这段话真的太漂亮太powerful了 完全反驳了对方“homosexuality can be taught” Privilege are not prepared, you need to fight for it.
看得很受触动,同志运动也是社会运动,照样能打动大部分人,就像其实从来不应该有同志电影这个分类,春光乍泄是爱情片,断背山是伦理片,这个就是社会片传记片。哪怕我不是gay,也一样能感受到少数人被压迫后那种强烈的反作用力,那种对抗公序良俗体制公权的热血,这种事情对于我们这些不是“公民”的人,触动更大
评论 |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