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战排
战争到底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,是人类的一场游戏,还是就是战争本身,绝对敌我的对立呢!战争对人的异化,战士中的众生相。伊莱亚和巴恩斯战争的两极态度的隐喻,最后好像要么贪生怕死的要么心狠手辣的走出来了,而战争中的仁慈和保有人性反而不利于个人生存。战争应该是人类的一种游戏,却也是对人性的摧残。
战争中的暴力对受害者与施暴者同等残酷,受害者被剥夺性命,施暴者被剥夺理性和对未来的希望。士兵的台词和对应行为愚蠢到让我觉得可怜,他们真的不懂。想从战争中找到一点正确的东西,这份正确背后一定掩埋着无数不正确。一切身、心、思考通向的只有混乱,然后生命中全部的熵达到极点,最终身心灭亡。
高中时守着CCTV6“佳片有约”看了本片。威廉·达福在北越追兵前高振双臂、跪倒而亡那一幕,太震撼了。这次带我妈蓝光重温,虽然感觉到小成本的廉价感依旧挥之不去,战斗果然还是拍得很潦草,甚至那股震撼劲儿都没有几年前那么强烈了,但这部电影串起的情感与思考反而更加令我瞠目了。
影片结尾的一段话让我动容,“无论如何,我们有责任重建社会,教导别人我们认识的一切,我们利用剩下的一生,尝试寻找生命的意义”。影片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越战战场,没有美式主旋律,没有谁对谁错,有的只是对战争的反思,对人性的探讨,我们应该在这种优秀的反战片里学到些什么。
37届柏林影展入围主竞赛单元拿到银熊奖最佳导演,59届奥斯卡7项提名拿到最佳电影导演等4项大奖,这电影属于战争片的非主流,奥利佛斯通用小结构方式来阐述战争。整部电影没有英雄,没有主线故事,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战争中人内心的挣扎和迷惑,不对战争某些行为遮掩。
残忍的杀戮,不止是对越南人。电影野战排的三个主角,巴恩斯是个脸上有疤的老兵,经历过无数险情,以至于手下都相信他是杀不死的。伊利亚斯也是位优秀战士,但他试图通过毒品来摆脱现实。最后是旁白者泰勒帮伊利亚报仇杀了巴恩。最大的敌人不是他们,而是我们的内心。
评论 | 0 条评论